洞子口是成都金牛區(qū)的一個老地名,早在清末的時候這里的涼粉就因為細滑爽口的口感而在當?shù)匦∮忻麣?。上世紀四十年代,張老二將自家店鋪由此遷至文殊院對門,命名為“洞子口張老二涼粉”,駐足了七十多年直到現(xiàn)在,成為成都馳名小吃店。
作為成都美食名片之一的張老二涼粉早已不僅僅專注于涼粉生意,抄手、鍋魁、水餃以及各式面點都出現(xiàn)在了菜單之上,但最為食客所津津樂道的還是那幾碗極具代表性的涼粉。白涼粉和黃涼粉是不少外地游客前來拔草的必選。白涼粉晶瑩剔透,呈長條壯,攪拌后紅油掛在粉上,吸入口中隨即化掉,辛辣中帶著白糖的清甜。它也有著諸多名字,有人叫它旋子涼粉,還有人稱其為川北涼粉,它的主要食材來自于豌豆,通過研磨、煮制而成。黃涼粉則形如其名,呈塊狀,因加入了豆豉而帶著醬香味,相較于白涼粉它更加軟糯、Q彈,口味也偏向于咸辣。黃涼粉的食材和白涼粉略有不同,它在豌豆粉的基礎(chǔ)上又加入了黃豆,也因此色澤偏黃。另外,張老二的甜水面也反響不錯,面較為粗壯,幽默的四川人又叫它“棍棍面”。甜水面入口時,白糖帶來微微的甜味首先搶占味蕾,咀嚼一番后,辣感逐漸升高,這種甜辣交織的味道便是甜水面最大的賣點。
張老二的就餐環(huán)境就不如餐點出品那般值得稱贊了。數(shù)間門面組成的店鋪并未帶來多大的營業(yè)面積,食客往往會在門口排起長隊。店內(nèi)的桌椅間距相隔不大,顧客坐滿時移動起來很是不便。張老二在廚房開出了兩個窗口,一邊提供鍋魁,一邊提供涼粉、甜水面,坐在窗口邊的食客則要小心,前來的取面的人流很可能會意外在你的身上留下油漬。至于衛(wèi)生情況,大可參照蒼蠅館子的平均水準。
張老二的服務(wù)也并無亮點。店內(nèi)先買單拿票,再憑票換餐。涼粉、甜水面需要食客到窗口自取,烹煮熱食則有服務(wù)員送上。